天津理工大学操作系统实验三磁盘调度算法的实现

2024-08-21

天津理工大学操作系统实验三-磁盘调度算法的实现

实验概述

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操作系统的磁盘寻道过程,深入理解不同磁盘调度算法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差异。实验涉及的算法包括先进先出(FCFS), 最短寻道时间优先(SSTF), 扫描算法(SCAN), 循环扫描算法(CSCAN)以及N步扫描算法。通过设定特定的初始磁道、寻道范围及生成一系列随机的磁道访问请求,实验要求实现并分析这些调度算法的磁道访问顺序、总移动磁道数及平均寻道时间。

算法实现

FCFS(先进先出)

简单的队列处理方式,按照磁道访问请求的输入顺序执行,无需额外排序,直观反映请求的先后顺序。

SSTF(最短寻道时间优先)

通过对所有未服务的请求进行排序,每次选择与当前磁头位置距离最近的请求处理,以期减少总体寻道时间。

SCAN(扫描算法)

将磁道访问视为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扫描过程,完成一端后“回扫”至另一端,适用于磁盘访问具有周期性特点的情况。

CSCAN(循环扫描算法)

改进自SCAN,取消了回扫,当到达某一端时直接跳转到另一端开始新的扫描,提供了更少的平均等待时间和响应时间。

NStepSCAN算法

这是一种变种算法,允许磁头在达到边界后向相反方向移动前服务一定数量的请求,增加了灵活性。

实现细节与性能分析

实验要求参与者不仅编写代码实现上述算法,还需记录并分析每种算法下磁盘的移动总量与平均寻道时间,以此评估算法的效率和公平性。通过比较不同算法的性能,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各种调度策略的优点和局限。

使用说明

  1. 配置环境:确保你的开发环境支持所需编程语言。
  2. 输入参数:指定起始磁道号、最大磁道号及算法类型,程序将根据输入生成或接收随机的磁道访问序列。
  3. 执行实验:运行程序,观察并记录不同算法的执行结果。
  4. 性能分析:基于实验数据,分析并撰写报告,讨论哪种算法在特定场景下表现最优。

通过本实验的学习,学生将深化对操作系统磁盘管理机制的理解,掌握核心调度算法的逻辑与应用。

下载链接

天津理工大学操作系统实验三-磁盘调度算法的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