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为C&C++语言安全编程规范-V3.1
前言及目的
本规范致力于提升编程者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安全意识,促使开发者具备攻击者思维,从而形成安全编程的良好习惯,确保编写的代码既可靠又安全。本指南面向所有使用C/C++语言的编程人员,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坚固的软件基础。
适用范围
无论是资深的C/C++开发者还是初学者,都应该遵循本规范中阐述的原则和规则。这不仅适用于企业级应用开发,也适合于任何规模项目的编码实践。
攻击者思维核心假设
- 外部数据假设不可信:在代码设计与执行的每一步,都应假定所有来自外部的数据均有可能包含恶意攻击信息。
- 持续的安全威胁:始终认为攻击者可能正尝试着监听、篡改或破坏程序及其数据环境。
安全编码的基本思想
合法性校验
处理任何外部数据之前,实行严格的验证措施至关重要。不应对数据的可靠性有预先的乐观假设,确保数据经过充分检查和验证后再用于程序逻辑中。
减少攻击面
简化代码结构,限制与外部环境不必要的数据交换,以缩小潜在的攻击入口点。复杂的交互往往增加漏洞的风险,保护好程序内部逻辑免受外界直接触及。
防御性编码策略
鉴于人易犯错,编码时采取积极防御的态度,即使是最小的细节也不忽视,用预防措施来抵御潜在的错误和疏漏,加固代码的鲁棒性。
遵循这些规范,可以显著提升C/C++应用程序的安全性,帮助开发者有效防止常见安全威胁,保障用户数据与系统稳定运行。此规范是开发高质量、高安全性软件的基石,推荐所有C/C++程序员学习并应用于日常的编程实践中。